文献语言学

  • 句法分析與文獻釋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别解

    江藍生;

    《論語·述而》第七“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人所盡知的古聖訓言,然而這兩句有異文。甲本:“子曰:我三人行,必得我師焉。”(漢定州簡本等)乙本:“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宋以後本)以往諸説將“行”釋爲“言行、行走”或“做事”,均可質疑。文中根據漢語存在句的特點推測乙本“三人行”應該表示三人的範圍,“行”應讀hánɡ,是一個表示範圍的處所指示詞。甲本句前的“我”應是全句的話題主語;“三人行”前隱含着介詞“於”,“於三人行”爲介賓短語做處所狀語。甲本可譯爲:對於我來説,即使是在三個人當中也必能找到堪爲我師者。

    2025年02期 1-1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5K]
  • 王寧作品

    王寧;

    <正>~~

    2025年02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段注》“形”“聲”“形聲”考述

    李運富;趙禕凡;

    如何理解《説文解字》中的“形聲”,衆説紛紜。作爲許慎功臣的段玉裁,他的意見值得參考。但段玉裁對“形聲”的理解散見各處,後人對段玉裁的觀點或有誤解,或有忽略。本文全面考察《説文解字注》中“形”“聲”“形聲”的使用和解説情況,發現其内涵豐富,關係多樣。《段注》使用的“形聲”,有的沿襲前人,有的獨出心裁,並不是表述漢字結構類型的單一用語,所指涉及語言文字的不同層面,有時出現前後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的説法。這種歧義異解現象反映了漢語字詞關係的複雜性和歷代學者的不同解讀,也反映了段氏學術觀點的變化和猶疑,或許還有定稿統合時的疏漏。

    2025年02期 13-41+208-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5K]
  • 詞語的原形擴展與理據探求

    楊琳;

    漢語詞語的縮略現象已經有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與縮略相反的詞彙現象是原形擴展,對此學界很少關注,其後果是很多擴展的詞語我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擴展是通過音程的加長對詞語意義加以强調的一種手段,其原則是插入擴展成分後不能改變原詞語的基本含義,否則就不是强調表義,而是另表其意了。詞語的原形擴展可從形式上分爲四種類型,即仿詞接應、詞素均擴、插嵌虚字、同義重複。

    2025年02期 42-58+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3K]
  • 文獻語法學的幾個問題

    魏兆惠;

    文獻語法學是文獻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重在研究不同種類的文獻包括口語文獻和書面語文獻、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本土文獻與域外文獻、普通文獻與專業文獻等所體現出來的語法特徵,既重視歷代文獻語法發展規律的揭示與歸納,也重視利用中外理論對古文獻所呈現的漢語語法進行闡釋。文獻語法研究經歷了漫長的萌芽、發展過程,與訓詁學、語法史有交叉但也有區别。

    2025年02期 59-72+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7K]
  • 論“文獻語音學”

    梁慧婧;

    文獻語音學是文獻語言學的一個分支領域。它專注於利用文獻資料來探究語音的共時狀態和歷時演變,不僅全面分析書面音系,還涵蓋了對語音類文獻的文獻學研究。基於這一認識,我們明確了文獻語音學與音韻學、漢語語音史等相近學科之間的關係,並確定了文獻語音學的研究對象、研究任務以及其基本特徵。

    2025年02期 73-8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0K]
  • 文獻方言學材料的鑒别與利用

    游帥;

    文獻方言學以文獻中可剥離的方言材料和歷代方言研究成果爲研究對象,並努力尋求將它們置於有效的時域坐標内加以分析描寫,探求各要素的來源及演變規律、動因等。文獻方言學研究重視歷史文獻考證的價值,並在此基礎上與歷史比較法相結合。對有地域標記的歷史方言材料,需要立足文獻研究,完善材料提取精度,優化對歷史方言材料年代和地域層次的判斷。對缺乏明確地域標記的歷史方言材料之發掘提煉,其基本方法可概括爲語言現象的差異與地域屬性的相關度比對。與此同時,强化文獻方言學材料的内外部融通系聯也是提升研究科學性的應有之義。

    2025年02期 86-9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8K]
  • 略談中國古典學與文獻語言學

    王華寶;孫博涵;

    近十年,“中國古典學”與“文獻語言學”成爲學術新潮流,相關論著、學術會議和學術期刊接連湧現。2024年“中國古典學”本科專業進入教育部目録,實現了現代轉型。“文獻語言學”專業也在學者們的努力下取得進展,但在學科分類體系中尚未獲得應有地位。“中國古典學”雖進入本科招生名録,但仍在“中文”一級學科下,獨立體系未定,存在諸多爭議。本文擬從二者的名實問題、定位與邊界、融合與發展等方面,結合學科定義、定位、人才培養體系、學科體系和方法論等展開討論。

    2025年02期 99-109+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8K]
  • 出土文獻語言學學科體系綱要

    張玉金;

    出土文獻語言學就是以出土文獻爲語料對其中的語言進行研究的學科,它應該是文獻語言學的下位學科。出土文獻語言學的學科體系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出土文獻語言學概論;二是出土文獻描寫語言學;三是出土文獻歷時語言學。

    2025年02期 110-119+210-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8K]
  • 小學文獻語言研究略論

    閆翠科;

    以古代語文辭書爲代表,討論小學類文獻的多維屬性及其對文獻語言研究的多重價值。首先,小學文獻具有鮮明的形式特徵,表層、中間、中心三層結構排列有序,内藴了編者的學術思想和學術理念,且形音義證互通一貫,爲互推之法的利用提供了形式基礎;其次,小學文獻包含形、音、義、證四大内容要素,文獻語言研究應打破文字、音韻、訓詁三分的編排桎梏,綜合利用四類材料,實現文獻語言學不同分支研究在同一文獻内的圓融互通;最後,資料庫語料、研究性語料及時代性語料在小學文獻中三維共生,決定了其不僅是歷史語言文字的知識庫,也是歷代文獻語言學史及當時文獻語言研究的資源庫。

    2025年02期 120-133+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9K]
  • 明清大型字書釋義失誤校讀札記

    熊加全;

    明清大型字書存在許多釋義失誤的問題,對現代大型字典産生了不好的影響。論文在對明清大型字書釋義失誤的内容進行全面測查與研究的基礎上,選取15字進行考辨。

    2025年02期 134-144+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9K]
  • 中古中原方言遇攝演變研究

    吴凡;

    本文首先梳理了前人學者對中古漢語遇攝演變沿革的研究成果,繼而圍繞遇攝尤其是魚虞兩韻的分合關係考察了韻文、音注和對音等相關的新材料,探究了中古時期中原地區遇攝演變的過程,將這一過程劃分爲三個演變階段,構擬出了魚虞模三韻在三個階段的音值,並據此思考了方言史和《切韻》音系的相關問題,認爲《切韻》音系分立魚虞兩韻更具有中原方言的特徵。

    2025年02期 145-157+21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5K]
  • 明成化説唱詞話疑難詞校釋

    徐多懿;

    明成化説唱詞話是一批刊印於明代成化年間的珍稀民間説唱文學刻本,其中有爲數不少的疑難詞值得探討。本文認爲,詞話中的“番車”是一種古老的捕鳥器具;“杈朳掃帚”爲日常生活用具,用來臨時當作防衛武器;“打問”爲審問義,其含義不同於一般的詢問,當是明代新詞;用“龜山降水母”的典故,是爲了形容花關索和鮑三娘的武藝高超、打鬥激烈;“撾(鐹)”爲兵器名,各家校作“鐲、錤、鎚”等均未爲妥當;“滴油箭”爲古代的箭名,詞話原文似有衍文。

    2025年02期 158-16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5K]
  • 《正月》釋義辯證一則——兼考仇仇、仇讎之别

    陳冠男;

    歷代以來諸家對《小雅·正月》“彼求我則,如不我得。執我仇仇,亦不我力”一句的詩意衆説紛紜,文章通過逐詞考辨提出新解:“他們貪媚諂求而我效法先祖先王之則,他們卻不友好地對待我。他們傲慢地拘持我,且不任用我。”文章重點考證了“仇仇”與“仇讎”誤解混用的原因,辨其語源,“仇仇”爲單語素的重言詞,表“傲慢貌”。

    2025年02期 169-183+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5K]
  • 《淮南子》“尚葈”析疑

    史星平;

    “尚葈”一詞出自《淮南子》。自古以來,諸家對該詞有不同見解:高誘持“主枲耳之官”説;王引之持“主麻枲之官”説;于鬯否定高、王之説,認爲“尚葈”涉字誤,應以“?(敝)枲”作解;何寧同樣不贊成高、王之説,但對于氏説也非完全認同,僅表示于鬯所言較爲接近。則“尚葈”一詞究竟爲何義,前人時賢並未給出最具説服力的解釋。本文認爲,“尚葈”即“常葈”,是與下句“飛羽”相對文的陸地植物。

    2025年02期 184-192+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8K]
  • 《雙聲疊韻法》“正、到、紐”三字新釋

    周子涵;

    《廣韻》書末所附《雙聲疊韻法》中“正紐、到紐”的所指,前人有不同意見。據本文考察,神珙《四聲五音九弄反紐圖》的“正反、到反”與《雙聲疊韻法》的“正紐、到紐”有一致性,根據“正反、到反”的所指,我們可以證明龐大堃《等韻輯略》“原圖以‘灼良’等爲正紐,‘章略’等爲倒紐”的觀點是正確的。本文進一步向前追溯,發現《雙聲疊韻法》的“正紐”與“到紐”相配的模式早在《調四聲譜》中已有記載,並結合相關材料,給出了術語“正紐、到紐”中“正、到、紐”三字的解釋。

    2025年02期 193-204+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0K]
  • 語文教材中“繫”之音義

    張若菲;

    動詞“繫”有xì、jì兩讀,兩個讀音所對應的意義也有所區别。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多次出現該詞,但存在同一出處的“繫”在不同版本中注音和釋義不同的情況,值得重視。

    2025年02期 205-207+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7K]
  • 稿約(第二版)

    <正>《文獻語言學》爲北京語言大學北京文獻語言與文化傳承研究基地、文獻語言學研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每年兩時。本刊自2015年正式創刊,由中華書局出版,現爲中文社科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録集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集刊AMI綜合評價核心集刊和人大複印資料來源刊物,並已收入中國知網。本刊宗旨是:立足事實分析語文現象,依據文獻研究漢語歷史,貫通古今探索演變規律,融會中外構建學科理論,凝聚隊伍成就學術流派。

    2025年02期 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 稿例(第二版)

    <正>一、稿件排版格式(一)文題、責任者信息、項目基金標注1.正題:宋體二號加粗,居中,限20字以内。2.副題:三號仿宋,另占一行,前加破折號(——)。3.責任者信息:題目下須注明責任者姓名、單位(具體到學院)、城市所在地和郵編,責任者姓名以外的信息須置於括弧内。居中排列,仿宋小四號。責任者信息與題目之間空一行。

    2025年02期 215-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