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幾個“通假”字的考證The Examination on Several “Tongjia” Characters
孫玉文
摘要(Abstract):
文章從比較文字學的觀點,發現通假具有這樣兩條規律:一是口語中没有通假,通假是一種用字現象;二是通假是漢字這種非拼音文字(本文作“詞素、詞構文字”)的特點,拼音文字中没有通假現象。因此,當人們説A通B時,實際上是指A字記録了讀作B字所記録的那個詞的讀音,因此A的本義的讀音跟B必須音同、音近。處於假借用法中的A跟B同詞時,A在理論上必然不取它的本義的讀音,而要取其假借義的讀音,也就是被記録的詞B的讀音。因此,A如果取假借義,則這個假借用法的A跟被記録的詞B的讀音必須一致。據此規律,本文對有關不合這個規則的一些不科學的説法(如“錫”通賜、“倍”字的音義及“倍”通背、“匪”字的通假、“寔、實、時”通是、“疇”通誰等)提出不同意見,做出新的解釋,指出新解釋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关键词(KeyWords): 訓詁術語;科學化;通假;規律;通假字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孫玉文